报告:我国城市消费持续扩大,城市商圈消费同质化问题突出畏首畏尾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日电(记者 杨月)近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6——大国治“安”之韧性城市高质量发展》。国城蓝皮书指出,市消市商消费是费持费同城市保持经济活力和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中国城市消费持续恢复稳步扩大,续扩但在国际化、大城畏首畏尾影响力、圈消品质化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质化
课题组调研发现,问题中国城市高端商品和优质服务的突出供给不足,城市商圈消费同质化问题突出,报告缺乏多样化、国城高品质的市消市商供给,一定程度上导致高端和新型服务消费流失。费持费同报告中提到,续扩高高在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优质产品、优质品牌、优质餐饮、高端养老等方面有所发展,但供给短板仍然明显。同时,中高端消费的集聚度较低,不同行业的集聚联动效果不理想。”
城市商圈消费每年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2023年红极一时的“特种兵式旅游”相反,如今年轻消费者喜欢的“City Walk”是慢节奏的,它强调的甚嚣尘上不是走马观花去著名景点“看过”,而是在这个城市“体验过”。今年五一假期,在无锡的鼋头渚景区、南长街商圈,充满烟火气的小摊和传统美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除了美景美食,“樱花妆”“汉服街拍”等有趣的差异化消费体验,让不少年轻游客流连忘返。数据显示,无锡公园类景区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三成,不少游人感叹热门景区几乎“没地方落脚”。
在无锡鼋头渚景区,年轻游客在咨询“樱花妆”“汉服街拍”等消费项目。做贼心虚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专家指出,景区、商圈消费同质化问题,在消费者慢节奏的旅游和消费过程中,就会导致体验感不尽如人意。而差异化的定位、体验感的设计,则能让景区、商圈脱颖而出。除了同质化问题,我国城市商圈发展还面临布局不合理、商业设施陈旧等问题。部分商圈主题街区在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各种各样店铺设计、公共空间、活动展演等方面大同小异。部分商圈定位不合理,盲目跟风,一味追求国际化形象,导致引入的国际品牌趋同,没有形成商圈独特的品牌形象。同时部分商圈由于品牌招商运营能力薄弱,大量服装类、餐饮类低端品牌充斥商圈,造成商圈低水平重复竞争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游刃有余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加大力度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等新增长点。
专家认为,要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推动城市商圈供给创新,需要通过推动业态、品牌、体验和场景的特色化设计和打造,激发商圈发展新动能。随着形势发展,城市商圈的空间布局要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也需要顺应消费环境的触景生情不断优化而完成更新。更重要的是,打造每个城市商圈独有的特色,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蓝皮书也指出,“一方面,对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说,拥有全球强影响力和高美誉度的商圈是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商圈资源的挖掘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吸引国际消费方面的优惠力度不足,北京、上海等城市免税退税政策力度不足,难以吸引更多的入境消费者,不利于中国城市消费品质、表里如一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提升,不能充分激发消费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支撑作用。”
着眼未来,课题组认为,未来,应从加大消费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多元新型消费业态、全方位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促进消费模式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消费促进机制、加快释放城市消费潜力,为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和经济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以消费模式数字化转型为例,智慧商圈是生杀予夺商圈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专家指出,总体来看,目前全国智慧商圈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多数商圈智能化设施利用率不高,成为“摆设”。商圈商户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数据不愿开放,造成智慧商圈大数据平台数据量较少、数据层次较浅,无法满足消费者、商户等相关利益主体对数据的需求。
专家认为,未来要加快推进智慧商圈建设,着力推动商圈数字化改造。一方面,十有八九通过对街区的智慧化改造,提升街区的智能化、高效化管理水平。通过大数据运用,提升消费体验。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化设施,提升精准服务和精准营销,让商圈管理更加智慧和高效。